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唢呐究竟诞生于哪个国家?揭秘这一乐器的波斯起源

唢呐究竟诞生于哪个民族?揭秘这一乐器的波斯起源

唢呐并非中国“土生土长”

提起唢呐,很多人会想到《百鸟朝凤’里面高亢嘹亮的音色,或是农村红白喜事的热闹场景。但你知道吗?这个看似“土得掉渣”的乐器,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“外来户”!那么,唢呐究竟诞生于哪个民族?答案可能让你意外——它源自古代波斯(今伊朗),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“舶来品”。

历史文献中的“波斯血统”

日本学者林谦三小编认为‘东亚乐器考’里面明确指出:“中国的唢呐,出自波斯、阿拉伯的打合簧乐器苏尔奈。”连“唢呐”这个名字,也是古代波斯语“Surnā”的音译。早在西晋时期,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中就已出现吹奏唢呐的形象,而明代文献《南词叙录’里面,徐渭还抱怨唢呐是“金、元遗物”,认为它挤占了中华传统乐器的地位。有趣的是,被视作“本土代表”的琵琶、二胡,其实和唢呐一样,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乐器!

从军乐到民间:唢呐的中国化之路

虽然唢呐诞生于波斯,但它在中国的进步却独具特色。明代将领戚继光将唢呐纳入军乐,民间则用它烘托婚丧嫁娶的气氛。诗人王磐小编认为‘朝天子·咏喇叭’里面写道:“喇叭,唢呐,曲儿小,腔儿大”,生动描绘了它的穿透力。到了近现代,唢呐更是融入地方戏曲,成为《百鸟朝凤》这样的经典曲目载体。虽然它的波斯基因不可否认,但经过数百年的本土化,唢呐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传统与创新:唢呐的当代命运

随着时代变迁,唢呐曾一度面临没落。老一辈演奏家刘英曾痛心疾首:“现在充斥在我们周围的都是外来文化。”但年轻演奏家胡晨韵却看到了转机——如今的唢呐不再局限于乡土礼俗,而是以协奏曲、独奏等形式登上现代舞台。从波斯到中国,从民间到音乐厅,唢呐的“跨国之旅”仍在继续。下次听到它的声音时,你是否会想起这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史呢?